智堪憂已棄療茶🍵

傻眼吧作为凡人哒我!!!
留学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!!!
一个拥有众多墙头的人文社科类苦逼在读老年生。
颜控。声控。手控。
大概是典型很launisch的人了。

吐槽丨繁簡字混用的人,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沒文化

哈哈哈!忧郁的台湾乌龟!港真...但凡用繁体字就一律繁体,简体字就一律简体啊,想起我Einleitung里我们老大给的批注是,Primärliteratur多是古籍的话,全篇出现的中文用繁体字...其实我也是很纠结的,因为有一部分都是现代重新编辑、点校过的。最后决定通篇有中文的地方用繁体,是因为方志里的异体字,在做解析的时候有一定用处😂 ~那些觉得简体字没文化的人真的是够了,特别是什么爱无心什么字残缺的歪理,能不臭显摆吗?!

冬余:

      啊真的超级想直接把这一篇贴到整天在我面前装13的同学面前呀。写的真的很好,通过两分钟的阅读就能起到科普的作用,也算是给像我这种读书不多的人长了见识!表白太太!


顾清辞Kai:



update: 17時05分,本文略微作了一些調整,感謝文字學碩士吳同學的熱心指點。








*全文2000字,閱讀時間3分鐘。




文丨顧清辭  轉載請隨意,轉出樂乎請註明作者。




*Warning:地圖炮,請慎入!




 




 




為什麼説繁簡字混用的人沒文化呢?




因為他們既不瞭解漢字發展的規律,又沒讀過幾本繁體豎排的古籍。但凡有點常識,都不會出現這種致命的硬傷。




沒人規定大陸人不能用繁體字,但不論大陸人還是臺灣人,繁簡混用,都是沒文化的體現。要麼全部繁體,要麼全部簡體,根本沒有混搭的用法。




 




 




一、簡體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




 




關於繁簡之爭,大眾似乎有一個廣泛的誤區:想當然地以為簡體字是建國後才有的,也即,一個字古代寫成一個樣子,簡化後寫成另一個樣子。其實,這是徹頭徹尾的誤解。




事實上,簡體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。漢代,民間應用的簡體字就有很多。北魏時代,“亂”字已經簡化為“乱”,和現在公佈的簡化字一模一樣。宋元以來,簡體字在人民群眾中間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。今天我國通行的簡化字,絕大多數都是歷代相傳下來的。




1956年,國務院公佈了《漢字簡化方案》。1986年,國家語委重新公佈《簡化字總表》,收錄簡化字2235個,可分為三個表:







第一表收錄不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350個。比如,“兒”簡化為“儿”,但“倪”的右邊不能簡化為“儿”。




第二表收錄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132個。比如“華”簡化為“华”,所有含這個偏旁的,比如“嘩、譁、樺”等,都可以類推簡化。




第三表是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類推出來的字,共1753個。







 




 




二、異體字不等同於簡化字




 




異體字的定義是,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完全相同,在任何情況下,都可以互相代替。




比如,“淚”和“泪”就是一对异体字,古代兩個字都存在。“淚”是形聲字,“泪”是會意字。我們不能認為“淚”是繁體字,“泪”是簡化字。




 




三、繁簡字的三種對應關係








1.絕大多數簡化字跟繁體字是一對一的關係,只要記住就行了。例如:




愛:爱   办:辦   达:達




只有少數是一對二、一對三或一對四的關係。例如:




当:當噹  干:干幹乾   台:台臺檯颱




 




2.有些簡化字是可以從古書中找出根據來的。其中有些是本字,有些是異體字或通用字。例如:




网:網  网是網的本字




礼:禮  異體字




舍:捨  古今字




夸:誇  古通用




也就是說,古代已經有了這些字,今天簡化只是選擇了筆劃比較少的而已。




 




3.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,本來在詞義上是毫不相干或有明顯區別的,僅僅因為同音,簡化時就採取了那個筆劃較少的。因此,我們不能認為筆劃多的就是繁體,筆劃少的是建國後簡化的。舉兩個例子,大家感受一下。




 




(1)公孫丑








孟子有個學生叫“公孫丑”,不能寫作“公孫醜”。因為在古代,“丑”和“醜”只是讀音相同,意思不同。 




醜=ugly




丑=1:00-3:00 am。所以,“子丑寅卯”絕對不能寫成“子醜寅卯”。




 




(2)獨孤皇后




 




獨孤“皇后”不能寫作獨孤“皇後”。因為在古代,這兩個字只是讀音相同,意思是不同的。




后=queen




後=later,behind




 




 




四、漢字簡化的三種方法




 




(一)原形省略




 




減省繁體字中的一部分,只留下代表這個字特徵或者輪廓的部分。




1.刪除大半:術→术  滅→灭




2.刪除一半:號→号  雲→云




3.刪除少部分:孫→孙  霧→雾




4.保留輪廓:廣→广  瘧→疟




5.刪除部分后略有變形:愛→爱  穩→稳




【清辭案】明白大陸人腦中自帶繁簡轉換的原因了嗎?




 




(二)更換偏旁




 




1.更換聲旁:憶→忆  撲→扑




2.更換形旁:骯→肮  願→愿




3.換用簡單的符號:趙→赵  區→区




 




(三)整字替換




 




1.換用形體簡單的會意字:體→体  雙→双




2.換用形體簡單的形聲字:響→响  護→护




3.用形體簡單的同音或近音字代替:穀→谷  葉→叶




4.草書楷化:書→书  長→长




 




 




五、題外話




 




除了進行古典文學或文字研究的專業人員之外,一般大眾只要能夠認識一些常用的繁體字就很不錯了。畢竟,語言文字是用來交流的,不是用來裝13的。




 




順便吐個槽,憋了很久了,不吐不快。








像這樣望文生義上綱上線,誰不會呀,我張口就能來一段。比如說,第二個“不講道義,因為不關我事”。




Action!




“仁義禮智信”簡化為“仁义礼智信”,真正被簡化的只有一個“義”字。因為“礼”字古代就有,是“禮”的異體字,不能算簡化字。








“我”的本義不是人稱代詞I,而是weapons,兵器,殺人用的,簡化后去掉了這部分,表示我們維護正義,卻不隨便動用兵器。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愛好和平這一傳統的體現嗎?所以說,繁體字已經跟不上時代了,簡化字明顯更符合中華傳統文化,我們要大力推行簡化字。




順帶提一句,聽我老師講過,很多想要恢復繁體字的人,在抄了100遍“憂鬱的臺灣烏龜”之後,都自動放棄了。







简体字:忧郁的台湾乌龟




繁體字:憂鬱的臺灣烏龜







看得臺灣烏龜都要憂鬱了……/(ㄒoㄒ)/~~




 




—END—




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
 




參考資料:




 




1.王力《古代漢語》




2.黃伯榮,李煒《現代漢語》




3.许慎《說文解字》




4.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




5.《康熙字典》




 




技術支持:




 




1.漢典網




2.有道詞典




3.國學導航網




4.訊飛輸入法




 




特别聲明:




本文使用的是訊飛繁體字輸入法,在語法正確的前提下,如有繁簡字混用的錯誤,由訊飛輸入法負責。




小訊飛:mmp……


评论(1)

热度(453)